-
建筑设计: WAU建筑事务所
- 面积: 240 m²
- 项目年份: 2020
-
摄影师:Minghua Ma, PAM, Ziyu Tang
以建筑师与艺术家的情感共鸣之处“回不去的故乡”作为出发点,略带乡愁的坡屋顶划分出“二元对立”的不同氛围:内与外,日常与礼仪。屋顶之下,“材料异化”这一动作让空间变得多义。参观者随着影像,例如《钟声》《自由耕种》《海鸟》等呈现而产生情绪变化,抽象空间得以不断隐喻及换喻:聚落、教堂、庭院、堂屋……, 从而承载起个人情感的符号化及象征化。
屋顶之外,我们希望能呈现一个浑沌的空间,在这里空间尺度感消失,时间停滞。影像《最后一封信》在消失于视平线的屋顶上放映,也许对厉槟源而言是在与天国的父亲对话;这异化空间里,也许对观众而言,“此中有真意,欲辩已忘言”,借助这空间可以窥探到内心深处的真实界。影像让空间得以多层解读,空间反过来让影像的情感得以延续发酵。
悬链屋顶
设计之初我们被告知展览建造不能破坏原展厅。利用零弯矩悬链线(Catenary)的曲线来呈现屋顶形态是理想选择,一端固定于预制混凝土块,另外一端借助展厅原有的柱子,绳子便形成空间。我们希望屋顶犹如撑开的竹帘般轻柔,用最少的构件与原有的建筑接触。
同时,我们利用悬挂的投影机重量及托架配重来形成两段不同曲率悬链:高段可顺应整体屋面曲率,低段则实现垂度较小曲率,避免遮挡投影和观众的视线。
廊与房
与屋顶位置对应,我们设置了剖开的 “三间屋“的房和廊,以序列增加空间的进深感。从美术馆咖啡厅借来的木座凳放置于廊下,从行为上划分出投影区及电视区,休憩的参观者可以自由选择观看不同方向的影像作品。
材料及再利用
展陈一直面临着撤展后展览垃圾处理的问题,我们用“搭建”(dry-joint)的方式呈现空间,一方面希望尽最大可能回收材料,同时,材料的错位使用带来新的空间体验。例如我们采用PVC防滑条作为屋顶的“檩条”,既能呈现悬链曲线外,又可以回收作为户外公共艺术装置再利用;锡箔纸瓦屋面作为这次展览的艺术衍生品,撤展后可以作为纪念品赠送给观众